首页

艾丝 美脚

时间:2025-05-30 03:43:46 作者:铁路上海站端午假期拟发送旅客238.5万人次 浏览量:90921

  中新网西安11月8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最新考古发现了11座粮仓。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曾为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

  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位于西安市原大白杨村,地处唐长安城北禁苑之内、汉长安城东南。2012年,此地发现粮仓遗迹,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出土遗物及地形地貌关系等,判断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考古人员对这一范围内梨园路以南、天朗大兴郡蔚蓝君城以北、大白杨路以西、大兴家苑以东区域进行考古,共清理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

  唐代粮仓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南北成排,东西成列,有部分打破汉代墓葬。粮仓上部已被破坏,形制不详,现存部分开口平面均呈圆形,仓壁呈斜坡状,整体为口大底小的缸形。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残留较少,部分粮仓壁面存在烘烤现象,壁面及底部发现大片黑灰及白灰色土,应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粮仓内填土为一次性回填,较纯净,黄褐色,土质较硬,内未见包含物。

  专家介绍,结合以往发掘的粮仓推断,本次发掘的粮仓的修筑方式为首先从地面向下挖口大底小的缸形窖仓;随后将底部修理平整,人工夯打结实,烘烤周壁后在侧面及底面铺设木板;最后铺席储粮。粮仓内未见明显粮食残留,对底部遗存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粮仓底部大多残存有植硅体,主要种类有水稻扇形、芦苇扇形、垂直排列哑铃型和并排哑铃型,说明可能存储过水稻或者粟黍。

  本次发掘的粮仓与2012年发现的同为唐代,且位于其东350米处,距离较近,粮仓形制与其相同、修筑方式相近,因此两者应属同一遗址范围内,性质上同属唐朝太仓遗址。

  据介绍,唐朝的粮仓主要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六种,其中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向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意义十分重要。

  专家表示,结合以往发掘发现资料,可推断太仓应不仅包含以大白杨粮仓为主体的仓储区,还包括大白杨漕河码头及周边区域的纳粮区,以及一定范围的量覆、扬掷谷物的场区。太仓仓储区应整体位于龙首原之上,其东边界应在本次发掘区与大白杨汉代墓地之间。(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向“新”而行 福建民企海外订单向好

8月14日电 据彭博社12日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律师致信美国总统拜登,呼吁美国停止使用单边经济制裁,称这种工具相当于对平民的集体惩罚,且违反国际法。

巴托洛缪就在其中,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海军博物馆参观。谈及对中国海军的印象,他表示,今天的中国海军在发展壮大、更加现代化,许多机械化设备都已被电子化设备所替代。

深圳多个口岸连创深港全面复关后单日出入境客流量新高

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见证,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新时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物进出境展览、联合考古、文保援助等项目,大运河、长城保护工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以文化遗产为媒,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同时,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治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力量。

3年近300名中国公民遭遣返!谢锋:“麦卡锡主义”干扰中美正常往来

上海12月4日电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4日发布消息称,经上海与台北两市有关方面商定,“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12月17日在台北举行,上海市将派团赴台出席论坛。

“五一”假期广州接待游客近1104万人次

2月21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公开组)团体男子单人滑短节目的比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行,代表北京队出战的金博洋以89.20分排名第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